為什麼LINE PAY不去美國市場?

美国的免费插图

這是最近在某個新創諮詢場合又被問到的問題。但這題不是我能正確回答的,因為我已不在LINE PAY的決策位置上。若明天公司說進軍美國市場,也必然有其理性決策過程。

但因為筆者的經歷,與創業者互動時,一些創辦人會好奇,想從別人的決策過程來學習,這問題還是值得回答一下,因此產生本文。

我們換個方式看,這問題其實等價於 :

在台灣成功的服務,為什麼不去美國市場?

如果這樣問,直覺上就會產生這的確需要縝密規劃,去美國市場所需要的資源、人才、關鍵成功要素等,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回答的。

繼續往下推敲,其實這個問題也可轉化成:

在A國成功的服務或產品,怎樣也可在B國成功?

或是更進一步把”成功” 歸因於有”競爭優勢”,則問題轉成:

我公司在A國成功的競爭優勢,可否在B國也得到競爭優勢?

公司在A國建力的競爭優勢是否可以跨國適用?根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22這篇文章,存在三個困難:

  1. 新市場的當地競爭樣貌通常與現有成功市場不同;
  2. 新市場的當地用戶需求偏好通常與現有成功市場用戶有差異;
  3. 要適應新市場裡的新需求做出調整,通常公司投入effort的意願是有限的;

我們來看一下LINE PAY在台灣市場的競爭優勢,筆者列出三個看法:

  1. LINE 通訊軟體的超高市佔率,以及使用率。對於推廣LINE PAY使用有幫助。
  2. 與銀行信用卡的回饋合作吸引用戶,以及點數生態圈的普及與易用性。
  3. LINE PAY整體設計與使用流程的簡潔易用性。

這三個競爭優勢是否能平移,不經調整就能在美國市場享有同樣的競爭優勢?這應該不可能,筆者繼續列出三個原因:

  1. 從當地競爭看:在美國,LINE通訊軟體本身沒有有影響力的用戶基礎,這是第一個競爭優勢上的差異。第二,美國當地數位錢包使用率已經超過三成,主要競爭對手有PayPal, Apple Pay跟Venmo,他們都已經建立一定的競爭優勢與護城河。
  2. 從合作銀行夥伴的角度看:台灣的金融合作夥伴,不管是中信銀或其他,到了美國都得重新與銀行談判合作,而基本用戶數不夠強勢的情況下,想談到有利的配合條件應該非常挑戰。
  3. 從用戶角度看:台日用戶喜愛的風格,在美國應該會需要重新設計。

那麼,為了去新市場(美國)獲取市場成功,LINE PAY需要做”調整”,從設計適合美國用戶的體驗到爭取夥伴配合,所需給的配套方案,以及在競爭中突出的關鍵優勢等都需要調整。

這些調整不是小變化。換句話說,既有的競爭優勢不能簡單平移輸出到新市場。當需要做的調整所需的effort很大時,想進入新市場就必須/不如研究如何建立全新的方法,相當於要尋找並建立全新的競爭優勢。

筆者透過以上推敲過程,合理推測LINE PAY目前尚未去美國市場的原因,也試著展開了公司想建立跨國競爭優勢會遇到的挑戰。

若您對正面對這些挑戰,想知道怎麼解決,也可來信探討或留言。

發佈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