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 從增加董事會數位能力做起

前兩週,讀到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從歐洲觀點出發,文中提到英國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平均年齡上升到 60.3 歲,而法國、義大利、荷蘭與挪威的董事則相對於英國年輕,點出對英國大企業因應如網路安全等科技變化與能力的憂心。第二篇文章提出台灣各階層都「老了」,明確對比具活力的中國、香港與東南亞,點出台灣企業與環境在傳承與轉型上的落後。

老企業能轉型?

當前世界的數位變化飛快,諸如智慧型手機、App、共享經濟、大數據、雲端、區塊鏈、加密貨幣、人工智慧 AI、萬物聯網 IoT、網路安全…等不斷推陳出新的技術排山倒海而來,這給每個國家與「傳統老公司」造成的未來挑戰十分艱鉅。一個浪頭沒跟上,可能就像傳統電視台突然間就被影音串流平台拋在後頭,營收連年下跌,陷入苦戰。或是直接就被數位海嘯輾過,如同百視達、玩具反斗城一般被消滅。

如何快速跟上,成功擁抱數位經濟的「數位轉型」,是傳統企業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筆者大半時間都在數位前沿的「年輕」企業做事,或者開展「網路新創」,對於數位世界變化持續參與,學習從沒一日停歇。在過去十年,,與超過千位企業主與管理層溝通過他們各式各樣的「數位挑戰」,因而觀察到在數位轉型過程中,企業主會遇到的許多焦慮與挑戰,而這通常會經歷兩個階段:

階段一:沒看到,看不懂,學太慢

當一個新數位變化發生,尚未形成典範時,因爲太新,CEO與管理層都摸不著,有感覺這變化的年輕團隊成員則因經驗較嫩,也說不清楚。因而,公司就會忽略變化,照著既有的成功做法,繼續前行。

因為世界以前變化很慢,因此這樣忽略變化,本來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過去十年,整個世界快速地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 iPhone / 行動網路 帶動的「行動世代」,另一件是 臉書 / Wechat / LINE 這種社交溝通工具帶動的「社群平台」世代。這兩件大的數位變化顛覆了商業模式中的渠道、行銷與成本結構等的做法,也產生了重新分配的餅。大部分的領導者,因爲看不懂,學太慢,投入不足,錯過了運用這變化切進新市場的黃金機會。

階段二:做太慢,不全面,沒決心

經過了三五年,理解了擁抱數位經濟的重要性,通常問題就變成:要做什麼?找誰做?花多少?預期效益又為何?

在這階段,筆者常聽到這樣的問題:

問題範例 1:我想全面擁抱數位,有沒有什麼穩的新商業模式,應該是我們公司要去做的?一年內就能獲利的。

問題範例 2:我的公司招不到數位創新人才,內部試過培養,但結果不盡人意。請介紹一些好手。

問題範例 3:各種數位工具選擇時,嘗試了一些也沒能產生明顯結果。我要怎麼給新創部門績效衡量指標?

這些問題,以筆者角度來看,問的都較短視,雖然提問者並不自覺,且這些問題肯定反映了更甚深層的問題需要全面檢視

以筆者觀察,大部分公司面向數位新經濟時,努力的方向都是在做產品或行銷的「數位流程改善型」單點專案,也就是在局部的系統加入一些數位元素,進行有限的改善。通常這樣的專案為期較短,從數月到一年,且大部份集中在獲客類的數位行銷專案,或是增加銷售管道的電子商務專案。

改善型專案做久了,公司會發現,雖然有點效果,但不巨幅成長,甚至很快停滯。隨著時間過去,還是會被「全面擁抱數位經濟」且轉型成功的競爭者擊潰。傳統大賣場 vs. PCHOME vs. 蝦皮 vs. 阿里巴巴新零售 或是 Amazon+Wholefood 這樣的比較,越後者越是全面擁抱數位經濟,執行速度也更快。這樣的決心,也終將獲得長期的勝利。

「數位轉型」必須 Top Down,由 CEO 領軍,且可從增加「數位董事」做起

而要做到「全面擁抱數位經濟」的成功數位轉型,應該是一個重新創業的心態與過程,這樣的轉型並非是個短期 IT 專案,因為牽連全公司各功能面向,通常得歷時數年。

組織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得重新檢視每個環節,在數位環境下需要進行的修正與因應,例如:提出公司數位策略、仔細重現顧客與產品數位互動與購買歷程、看看已存與最新的數位科技能怎麼用來改善現有流程,降低成本或產生新的價值等。

要做到這樣,必然涉及公司資源重新分配,也必然排擠其他專案,甚至改變組織分工,因而 CTO 或技術經理並非最佳數位轉型領導人選。正確的人選是 CEO,因為引導方向願景與資源配置是其主要工作。

因此,一個成功的數位轉型必須 Top Down,必須由 CEO 領軍才有機會成功。

既然必須由 CEO 領軍數位轉型,他/她就必須看得懂,訂得出策略,若有數位 IQ 落差,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進「數位董事」 — 熟稔數位浪潮,有實際數位經濟經驗的董事 — :一方面可補足數位 IQ 落差,讓公司「年輕化」,另一方面可透過董事會的高度,有效引導管理層找出有效的數位策略,調整資源,並快速迭代執行。

有很多公司,在面對數位轉型議題時,採用的是雇用數位 IQ 高的中高階管理層。但若不是任職 CEO,且有懂數位經濟的董事會支持,拉不動資源,數位轉型的效果也就有限。這是很可惜的。

擁抱數位經濟,組織應具備的數位經濟常識

第四次產業革命狹帶著數位浪潮席捲而來,在這個數位經濟領頭的時代,從董事會,CEO 乃至公司全體,都應做足準備。下面列出幾個要擁抱數位新經濟,組織或個人應具備的「數位經濟常識」:

  • 深刻理解各種「數位經濟商業模式」,還能說明做法之策略步驟,並計算其價值。
  • 深刻理解「數據」及其分析能力搭建的重要性、價值與方法。
  • 清楚建立「外部網路」來降低成本,挖深競爭護城河的方法。
  • 數位轉型路上,懂得「定義與測量指標」,可讓自己了解離目標是更靠近了,還是遠離了。
  • 準備好與純數位或網路公司競爭市場上最優「數位人才」招募、培養與創新文化形塑。
  • 有能力規劃目前與未來的「數位資產負債表」,因而能建立並執行犧牲短期獲利,快速增長搶佔市場策略。
  • 懂得跨界以「機會」,而非以「資源」或「既有定位」來產生公司未來價值策略。
  • 了解並懂得如何定義持續有效抵擋「網路攻擊」的策略。
  • 懂得建立能持續監測數位變化,持續學習,分析衝擊與發現機會的學習型組織。有效建立科技委員會之類的組織。
  • ….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問自己或組織,若都清楚,恭喜您,貴公司一定是數位時代的成功者。若不清楚,建議弄懂,而且是 CEO 必須懂。或是就從改革董事會,引入「數位董事」做起吧。

若有各類問題,也歡迎來信交流: contact@stingtao.info

在〈數位轉型 — 從增加董事會數位能力做起〉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