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創世紀》推薦序

AI 的熱門讓我想起我 1998 年畢業的碩士論文,當時筆者就是用類神經網路去學習千組廢水處理數據中,不同控制參數的改變對出水水質的影響。當時因為數據量差不多千組,雖然數據量不大,但電腦跑得也慢。得出的結果有的好,有的普通,並無法一直在高信任度的預測水準下工作,完成了一篇差強人意的論文。

將失敗率翻倍,更靠近成功

位處東亞文化的我們,一般對失敗的認知,理解為成功的敵人。因此事事盡可能事前完整規劃、並依師長建議避開風險。
矽谷流行的精實創業理論,則把「失敗」視做學習的關鍵。每一次的失敗,能達成關鍵用戶的洞察,學習到新的事物,加大下次成功機會。

繁忙商務人士佛系減重法 Part 4

減重減脂、保持健康體態與成功商務人士邁向成功之路應屬完全正相關的重要任務,但在大部分人的情況下,短暫的商務目標被達成,健康體態卻被犧牲了。
本系列文綜合筆者閱讀,以及親身力行的減重減脂經驗歸納,旨在找出最基本影響體態健康的因素,並用最少的力氣達成佛系減重目標。

繁忙商務人士佛系減重法 Part 3

身為一位工作超過十八年的職場老兵,因繁忙工作的種種因素導致累積出的體重、體脂與健康的負擔,在過去的一年裡,筆者發現並組合易用且確實可執行的減重減脂方法,也就是文章標題 — 佛系減重法,簡單摘要做法分享給大家。

繁忙商務人士佛系減重法 Part 1

<本篇文章不是科技商業策略文,帳號也沒被盜,分享減重減脂技巧>
筆者在資訊、互聯網與顧問類行業內工作了十八年,體重增加超過 20 公斤,尤其在 LINE 工作的五年間,因為聚餐多、工作繁忙以及少動等種種因素,體重體脂都到了“肥胖”的紅色警示健康指標。

傳統產業透過創新流程可能產生的巨大機會

數位經濟發展了數十年後,數位經濟裡的創新已經從只能少數天才靈機一動才能做出來的藝術層次變成可重複執行的科學層次。透過適當的方法論選擇與組合,大部分的組織、公司、產業或個人都有機會進行創新,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你的組織裡,有 Smart 又 Nice 的人嗎?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曾經有這樣的故事:
當時,用戶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外部對公司的需求大、產品需求變化又快,同時,客戶信箱的來信量相當大,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組織人數不多,但是用戶每 1–2 個月就翻一倍,合作提案每週進來上百封,這樣的量,即使我們每天加班到凌晨 3、4 點也趕不完,前一天的問題可能還沒解決,新一天的工作量就又進來,整個工作量與不確定性極大。

《讓大象飛》推薦序

筆者拿到推薦邀請後,本以為又是一本一般的創新書籍,但一打開本書的草稿,就無法停下來。
作者 Steve Hoffman 是矽谷成功的連續創業者,也是知名且活躍的演說家,對創新、新創團隊訓練,創投與資金、組織管理、行銷與成長駭客、設計思考…等主題的熟稔,寫來切中要領。加上 Founders Space 創辦人的背景,理論之外的舉例更是涵蓋了大中小公司,以及各種產業別,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手的資訊,每個章節引用的名人名句也都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