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商業模式,建立AI時代下的商業模式

每個公司都有商業模式:

一種解說公司透過甚麼活動,成本花費,做出怎樣的價值,透過怎樣的服務模型給甚麼類別的用戶,用戶買單後怎麼付錢的一個解釋。

對於創業者與職場工作者,最好能清楚拆解自家公司或產品的商業模式,並了解商業模式是 『現在』 公司的「成功方程式」,並且了解這更是一張可以隨時塗改、進化的活地圖,以適應新的時局變化。

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是一套有系統的「遊戲規則」,它清楚說明了:

你的公司要怎麼創造價值、把這個價值送到客戶手上,然後再從中賺到錢 。

它像是一個超強的「整體解決方案」,把公司裡裡外外所有重要的因素都整合起來,變成一個有效率、有競爭力的系統 。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通常包含了四個核心面向:

價值(Value): 你能提供什麼獨特的東西?

需求(Needs): 這些東西能滿足誰的需求?

供給(Supply): 你要具備什麼資源或能力才能提供這些東西?

財務(Financials): 這些東西賣出去之後,能賺錢嗎?

再往下深挖,成功的商業模式還得具備八大要素:「整合」、「高效率」、「系統」、「核心競爭力」、「客戶價值最大化」跟「持續獲利」等 。

這八個要素環環相扣,就像齒輪一樣,只要有一個卡住,整個系統就動不起來。

舉個例,你的產品技術再厲害,但如果沒有好的行銷或通路,客戶根本不知道你,那再棒的價值也傳遞不出去,最後當然賺不到錢 。

搞懂商業模式九宮格:一張圖就搞定!

如果你覺得商業計畫書很難寫,那「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 BMC)絕對是你的救星。這個由亞歷山大.奧斯瓦爾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他的老師伊夫.比紐赫(Yves Pigneur)共同發明的工具 ,把複雜的商業模式濃縮成一張A4大小的「九宮格」。

這張圖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像一張地圖,能讓你一眼看清整個事業的輪廓。不只是新創公司可以用來驗證想法,連大公司也能拿它來檢視自己的策略,甚至分析競爭對手 。

最重要的是,這張圖不是一次畫好就丟著不管的,它是一個「活」的工具,當市場有新變化時,你隨時都能拿出來,跟團隊一起討論怎麼調整 。

你可以使用我做的BMCANVAS, 輕鬆地畫出你的商業模式,立刻點擊試試看!

九大區塊這樣串

商業模式圖將一個企業拆解為九個關鍵區塊,每個區塊都像拼圖一樣,緊密相連。

區塊名稱白話文解釋核心問題範例

客戶細分

你要服務哪些人?誰是你最重要的客戶?NESPRESSO 的目標客群是那些想在家裡喝到高品質咖啡的上班族和咖啡愛好者 。

價值主張

你賣的是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你提供了什麼價值?NESPRESSO 的咖啡膠囊解決了顧客「想喝好咖啡但又怕麻煩」的痛點 。

通路

你怎麼把東西交到客戶手上?怎麼接觸客戶並傳遞價值?NESPRESSO 透過專賣店、網路商店、以及量販店來賣產品 。

顧客關係

你怎麼讓客戶愛上你?如何跟客戶維持長期關係?NESPRESSO 有專屬的會員俱樂部,提供超棒的售後服務 。

收益流

你怎麼賺錢?錢從哪裡來?Airbnb 不只跟房客收錢,也跟房東收費 。

關鍵資源

你需要什麼才能做這件事?缺了誰或缺了什麼,這生意就不能玩?NESPRESSO 的專利膠囊技術、品牌形象和咖啡豆供應商 。

關鍵活動

你每天要忙什麼?為了創造價值,你必須做哪些事?NESPRESSO 進行產品研發、品牌推廣和行銷 。

關鍵合作夥伴

誰是你的神隊友?誰能幫你一起把事情做好?NESPRESSO 仰賴咖啡豆供應商、製造商和環保回收夥伴 。

成本結構

你要花多少錢?最大的開銷是什麼?NESPRESSO 的成本主要在研發、製造、物流和行銷上 。

這張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讓你看到每個區塊之間都有「連動性」。你的價值主張,必須準確對應你的客戶細分,再透過對的通路送到他們面前,最終才能產生收益。

很多人創業失敗,就是因為一開始的「假設」就錯了 。他們以為自己的價值主張很有吸引力,但市場根本不買單。所以,要時不時拿出來檢視,看看你的成本(左半邊)是不是真的能有效支持你創造的價值(右半邊)。

商業模式是可以改的

商業模式在公司經營的好 或經營不好的情況下都是可以改的!

Netflix、柯達的轉型故事,給你最痛的領悟。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如果你把商業模式當成鐵板一塊,不隨著市場、科技或客戶的習慣改變,那失敗就是遲早的事 。

數位轉型不只是換幾台電腦、買個新軟體那麼簡單,它是要你從根本上思考:

我還能怎麼賺錢?怎麼把流程變得更聰明?

成功轉型:

Netflix 的三段進化史Netflix 就是商業模式演進的教科書案例,它的故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

DVD 郵寄服務 (1997-2007)解決百視達的滯納金和沒片可借問題 。你上網選片,我把 DVD 寄給你。這招成功建立了第一批死忠用戶。

階段二:

線上串流服務 (2007-2013)寬頻網路普及了,誰還想等 DVD 寄來?Netflix 轉型成線上影音平台,讓你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這次轉型讓它從 DVD 公司變成影音串流龍頭,奠定基礎 。

階段三:

原創內容帝國 (2013至今)發現版權太貴又受限,Netflix 乾脆自己拍片!打造「獨家內容」生態系,形成「砸錢拍片 → 用戶成長 → 賺錢再拍片」的良性循環 。

這一步讓它從單純的平台,升級為內容創造者,成功在全球市場稱霸 。

悲劇反思:

柯達為何輸得一敗塗地?說到柯達,你是不是也以為它敗在「沒有數位轉型」?這個說法其實是錯的。事實上,柯達早在 1975 年就發明了數位相機,而且也成功地把賺錢模式從「賣底片」轉成了「數位沖印」。

所以,它不是沒有轉型,而是「轉錯了方向」。當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和雲端儲存出現後,大家根本不需要沖印照片了。那些原本是柯達「好夥伴」的數位相機廠商和影像儲存服務商,隨著技術越來越好,反過來變成柯達的「敵人」。

柯達專注在怎麼把數位沖印生意做得更好,卻沒意識到整個「遊戲規則」都變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光是優化自己還不夠,你得隨時關注整個產業的生態系,小心你的「朋友」變成你的「敵人」。

別只會想,動手做吧!

商業模式的持續進化三部曲

商業模式的優化,是個沒有終點的旅程,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數位化(Digitization):

這是第一步,先把紙本東西、線下流程變成電子檔,像是導入 ERP 系統來提升效率。

數位優化(Digital Optimization):

這是過程,利用數據來持續改善現有的流程。比如根據銷售數據,調整補貨量或行銷策略 。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這是目標,利用數位科技從根本上改變你的商業模式,開拓新市場或新業務。

為了驗證你的點子,你可以用「精實創業」的方法,先做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MVP),用最少的資源快速測試市場 。

商業模式圖提供了需要驗證的「假設」(例如,客戶真的需要這個產品嗎?),而 MVP 則像是一個「實驗」,幫助你用數據來證明這些假設。

透過不斷地「發現問題 → 確認問題 → 收集回饋 → 優化修正」,你就能一步步打造出一套能長久營運的商業模式,讓收入永遠大於成本。

商業模式創新的類型與案例商業模式創新不只是讓公司賺更多錢,它還能改變市場 。

價值主張創新:

重新定義需求。

Uber 讓叫車更透明、更方便 。

夾娃娃機店引入主題設計、變成複合式空間,不再只是單純的娛樂場所 。

收入模式創新:

改變收費方式。

Netflix 的訂閱制就是經典 。

IKEA 推出家具租賃服務,從賣產品變成賣服務 。

平台生態系創新:

搭建一個平台,讓多方都能獲益。

Lift就是一個例子,它同時服務乘客和司機,把大家串在一起 。

跨界合作:

找不同領域的夥伴合作,創造新火花。像是餐飲業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智慧點餐系統 ;健身房和健康餐飲品牌聯手,吸引更多注重健康的客戶 。

商業模式可大可小,部門、產品都能用!

商業模式圖的彈性超乎想像,它不僅適用於整間公司的策略,連個別的部門或產品都能用 。

在公司層級,BMC 是高層用來溝通決策的工具。但在部門層級,每個部門也可以畫自己的「商業模式圖」。

舉個例,公司的技術部門可以把業務部門當成自己的「客戶」,而技術部門的「價值主張」就是「提供穩定、高效的技術支援」,而它的「收入」則可能是來自內部服務的預算 。

同樣地,即使是公司的一個單一產品,也有它的商業模式 。

為產品單獨繪製 BMC,能讓產品經理清楚知道這個產品的客戶是誰、解決了什麼問題、怎麼賺錢,以及需要哪些資源。

這種「分而治之」的策略,能讓每個部門或產品都目標明確,同時又確保它們的大方向跟公司總體的策略一致,這樣才能把資源用在刀口上,發揮最大的綜效。

結語:

你的商業模式,你就是主宰者!說了這麼多,最後我想告訴你,商業模式不是一份死氣沉沉的文件,它是一個活的、有機的生命體。

企業能不能生存,就看它有沒有能力讓商業模式持續進化。如果你想在變局中勝出,請記得:定期健檢: 把商業模式圖拿出來,像醫生一樣定期檢查,看看哪裡需要動手術 。

數據為王: 別憑感覺,用數據說話。透過 MVP 等小實驗,快速驗證你的假設。

放眼生態系: 別只盯著對手,多看看你的「朋友」是不是可能變成「敵人」。

團隊協作: 讓所有人都用同一張圖來溝通,確保大家目標一致。

把商業模式視為一個不斷進化的生命,你就能在變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開創一片新藍海。現在AI時代了,AI在你的商業模式中扮演甚麼角色?重新檢視您的商業模式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