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 老闆思維:老闆給方向,Review, 做決策(四),本篇文章將繼續往下談,談領導者的決策,如果還沒閱讀上一篇,請先點過去閱讀。

不可自動化的你:培養未來的核心人類能力
隨著AI日益精通於執行可編碼、可量化的常規任務,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浮現:
在一個AI無所不在的世界裡,人類的獨特價值究竟是什麼?
答案不在於與AI比拼計算速度或記憶廣度,而在於深化那些本質上難以被自動化的人類能力。這些曾經被視為「軟技能」的特質,如今正成為AI時代最堅實的「硬實力」。
大規模技能轉移年代
我們正處於一場深刻的「技能轉移」(Skill Shift)之中。
過去在履歷上被視為加分項的技能,如製作精美的簡報、撰寫複雜的Excel公式,甚至編寫專業的商業信函,現在都可以由生成式AI在幾秒鐘內完成 。
這導致了傳統技能的「貶值」。
PwC在202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雇主認為,員工的學習能力和適應力,比其掌握的單一技能更為重要 。
這意味著,未來的職場競爭力,將不再僅僅取決於你「會什麼」,而更多地取決於你「能成為什麼」。
履歷的角色正在從一份技能清單,轉變為一個成果展示的組合。
真正能在AI時代創造差異化的,是你的經驗、成果、以及那些深植於人性的獨特品質 。
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而這種轉變將更強調創造力和適應能力 。
EPOCH框架:定義人類的核心價值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框架——EPOCH,用以定義這五種AI難以複製的核心人類密集型能力 。
這個框架不僅是對未來技能的預測,更是對人類在智慧時代中永恆價值的深刻闡述。
- E – Empath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同理心與情緒智能):
這是理解、感受並恰當回應他人情緒的能力。AI可以分析語言中的情緒,但無法真正地共情。在需要建立信任、進行複雜談判、或提供人性化關懷的場景中,同理心是不可替代的。 - P – Presence, Networking, and Connectedness (存在感、人際網絡與連結性):
在一個AI生成內容日益泛濫的時代,人們對真實的人際連結和信任的渴望愈發強烈。研究顯示,95%的受訪者表示在親身參與活動後,對品牌的信任度更高 。建立和維護人際網絡、在關鍵時刻展現真實的「存在感」,是建立影響力和促成合作的基礎。 - O – Opinion, Judgment, and Ethics (觀點、判斷與倫理):
當數據和事實可以被AI輕易獲取時,價值在於能夠基於不完整或模糊的資訊,做出帶有價值觀的判斷。這包括在複雜的商業情境中權衡利弊,以及在面對道德困境時做出符合倫理的選擇。
AI可以提供選項,但最終的判斷和拍板,是人類領導者的核心職責。 - C –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創造力與想像力):
AI擅長在現有數據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組合與生成,但真正的原創性突破——那些「從0到1」的想像力,仍然是人類的專屬領域。
人類能夠跳出既定框架,提出全新的問題,構想不存在的未來,這是創新的源泉。 - H – Hope, Vision, and Leadership (希望、願景與領導力):
這是激勵他人、描繪共同未來、並在不確定性中指引方向的能力。領導力不僅僅是管理任務,更是點燃團隊的希望和內在動機。
這種鼓舞人心的能力,源於深刻的人性洞察,是演算法無法模擬的。
這些EPOCH能力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軟技能」。
研究者特意指出,與解決數學問題這類相對容易教授的「硬技能」相比,教導一個人希望、同理心和創造力要困難得多 。
它們是未來領導力的基石,是確保人類在與AI共舞時始終處於引領地位的關鍵。
AI素養:新時代的通用語言
在所有EPOCH能力的底層,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AI素養(AI Literacy)。
這並非要求每個人都成為程式設計師或數據科學家,而是要求具備對AI的基本理解:
了解其核心能力、認知其固有局限性、並警惕其潛在的倫理風險 。
具備AI素養的專業人士,能夠:
- 有效溝通:在技術團隊與非技術團隊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確保AI專案的目標與業務需求保持一致 。
- 明智選擇:為特定的問題選擇最合適的AI工具,並理解其產出結果的可靠性邊界 。
- 批判性評估:能夠判斷AI輸出的正確性,而不是盲目相信。正如一句格言所說,如果連基礎技能都沒有,甚至無法判斷AI的答案是否正確 。
AI素養是實現人機高效協作的通用語言。
它賦予我們成為負責任的工程師、富有創造力的問題解決者,以及有識見的倫理AI倡導者的能力 。
在未來,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員工AI素養的整體水平。因此,對EPOCH能力的培養和對AI素養的普及,應成為企業人才發展戰略的核心。
KEY TAKEAWAY
AI時代下,原來稀缺的技能貶值了,我們將更強調創造力和適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