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川普總統在 2025 年 4 月 23 日簽署《促進美國青年人工智慧教育》行政命令(以下簡稱「AI 教育令」),美國正式把 K-12 學生的 AI 素養與技能培育拉高到國家競爭戰略層級。該命令提出從基礎素養、課程設計到公共-私部門協作的藍圖,意圖在十年內建立橫跨州界、產學合作、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實作並重的 AI 教育生態系。本文拆解 AI 教育令的背景策略思考、培訓內容,並提出幾點臺灣可參考的切入點。
🗝️ 背景:AI 戰略與教育布局
美國政策脈絡
- 2019 年《American AI Initiative》確立「AI 研發、人才、倫理、國際協作」五大主軸,首度要求聯邦部會把 AI 人才培育列為核心任務。
- 2025 年AI 教育令承接上述方針,明確鎖定 K-12 階段,要求教育部與國科會(NSF)在兩年內制訂「全國 AI 教育路線圖」,並以競爭型補助支持各州實驗課程。該行政命令將人工智慧素養(理解、使用和批判性評估人工智慧系統及其輸出的能力)確立為各年級的國家教育重點。
- 行政命令目的在確保每個美國人都有機會從其教育歷程的最早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學習人工智慧,培養創新和批判性思維的文化,鞏固美國領導地位。
戰略思考原理推敲
- 人才供應鏈:面對中國 AI 競賽,擔心美國學生會落後,並確保十年後具備大規模 AI 勞動力。
- 全民 AI 素養:行政令強調「AI for All」概念,避免科技鴻溝擴大到社會階層差異。
- 勞動力市場轉型:許多傳統工作將會被取代或轉型。透過從小培養學生的AI素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勞動力市場需求
- 應對AI帶來的挑戰:延續 2019 年「以美國價值發展 AI」框架,把隱私、偏見與安全議題納入中小學課程。
🎯 培訓 K-12 學生的內容
由於美國教育體系基本上是分散的,K-12 人工智慧教育的進步是由地方學區和州教育部門推動的,並得到非營利組織和產業合作夥伴的投入。
K-12學生可得到的AI教育可說是百花爭鳴,也值得我們去研究參考學習套用,筆者整理幾個查到的資源,後續再展開介紹:
- AI4K12: 提供(1)K-12 人工智慧教育的國家指南、(2)人工智慧教學線上資源目錄 以及(3)針對 K-12 受眾的人工智慧的從業者、研究人員、資源和工具開發人員社群。
- K-12 教育正在發生什麼事?:這篇2024年部落格文章介紹了現有的 K-12 人工智慧教育工作
- MIT開發的Daily課程:給Middle School學習的AI課,內容有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人工智慧的基礎知識,並了解人工智慧的益處和危害。
- aiEDU: 提供課程,專業發展來提高老師與學生人工智慧素養和readiness。
🌏 臺灣或可參考的借鏡
台灣在推動AI教育方面,可以從這項美國行政命令中汲取一些看法與做法:
制定國家級AI教育戰略: 制定國家級AI教育發展戰略,明確各階段的目標、重點和資源投入,確保AI教育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建立K-12 AI課程標準與教材: 參考國際經驗,結合台灣的教育體制和文化特色,制定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AI課程標準和教材,涵蓋AI基礎概念、應用、批判性思考、創新等方面。
加強教師培訓: 提升教師的AI素養和教學能力是推動AI教育普及的關鍵。需要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和資源,幫助他們將AI知識有效地融入到各學科的教學中。
推動跨學科合作與專案式學習: AI的應用是跨領域的。台灣的教育應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並推動專案式學習,讓學生能夠將AI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作能力。
重視AI倫理教育: 在教授AI知識和技能的同時, 強調AI的倫理、安全和隱私等問題,培養學生負責任地使用和發展AI技術的意識。
🔚 結論
美國把 AI 人才養成往前推到小學,為美國在下一個十年的人才與競爭力布陣。臺灣已有基礎課綱與局部試點,若能比照美國的上位設計、強化師資認證與產業合作,將有助於縮小城鄉差距、扣合產業優勢,並率先建立全齡 AI 教育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