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 Vibe Coding 到 Vibe Marketing:行銷人的 AI 革命實戰計畫
這份計畫,是我為自己,也為所有跟我一樣的行銷人寫的。
AI 時代,我們的工作不再只是做簡報、下廣告。我們得進化,得成為「自造者」。
Vibe Coding 是我們的技術基礎,Vibe Marketing 則是我們的戰略應用。這是一場從根本上改變遊戲規則的革命。
第一章:換個腦袋 —— Vibe Coding 與 Vibe Marketing 的雙螺旋
開始動手前,得先升級我們的思維模型。
Vibe Coding 是一種全新的工作哲學,
而 Vibe Marketing 則是將這種哲學應用於市場的終極形態。
1.1 Vibe Coding:行銷人的新「技術」
到底什麼是 Vibe Coding?
簡單說,就是跟 AI「聊天」來寫程式。你不用再管那些分號、括號和複雜的語法,只要用大白話告訴 AI 你想要什麼,它就會把程式碼生出來給你。
這不是什麼新方法,更像是一種新的「心態」或「感覺」(vibe)。你專注在「要什麼」,而不是「怎麼做」。
對行銷人來說,Vibe Coding 意味著跳過開發排程,親手打造我們需要的工具。
它移除了最大的瓶頸——對工程師的依賴——讓我們的行銷直覺可以直接驅動測試,而不是被開發待辦清單卡住。
更進一步,它讓我們有能力實現市場洞察的「平台化」:透過 AI 代理人打造客製化工具,從多個數據源中提取隱藏的洞察、主題,甚至翻譯成多種語言,大幅降低研究的時間與成本。
1.2 Vibe Marketing:行銷人的新「戰略」
如果說 Vibe Coding 是我們學會的「武功」,那 Vibe Marketing 就是我們施展武功的「戰場」。
Vibe Coding vs. Vibe Marketing
Vibe Coding | Vibe Marketing | |
定義 | 一種建造方法: 用自然語言提示 AI 生成功能性程式碼,特別是用於打造客製化的市場洞察工具。 | 一種行銷策略: 由人類設定品牌「Vibe」,讓 AI 代理人與工作流大規模執行,專注於捕捉並傳達情感。 |
角色 | 你是建造者 (Builder) 與 洞察工程師 (Insight Engineer)。 | 你是情感策劃師 (Emotional Orchestrator)。 |
目標 | 快速打造行銷工具、登陸頁面、自動化腳本,特別是像 PPC 季節性分析工具這樣的洞察引擎。 | 打造與「情感部落」產生共鳴的品牌體驗,並規模化執行。 |
產出 | 一個可運行的應用程式或網站。 | 一場自動化、個人化且能觸動人心的行銷活動。 |
Vibe Coding 是實現手段,Vibe Marketing 是戰略目標。
你先學會 Vibe Coding 來打造武器,然後運用 Vibe Marketing 的思維來贏得戰爭。
「忘記程式碼」的真正意思
「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我們想做的,是跳過那些煩人的語法細節,直接把腦中的想法變成現實。但現實是,完全放手讓 AI 亂搞,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充滿 Bug、有安全漏洞,根本沒辦法擴充。
所以,一個純粹「茶來伸手」的作法,只適用於那些用完即丟的原型,絕對不適用於我們要長期經營的網站。
這告訴我們一個關鍵結論:
「忘記程式碼」不是真的對它一無所知,而是「忘記工程語法」。
我們的主要工具從鍵盤變成了嘴巴(自然語言),但仍然必須理解 AI 產出程式碼背後的邏輯、架構和後果。
你的角色,從一個程式碼的「打字員」,升級成一個用嘴巴溝通的「需求者」、「架構師」和「品管」。
第二章:生存之戰 —— 為什麼 Vibe Marketing 是未來?
這一章要談「為什麼」。
為什麼你非得花時間學這個?
答案很簡單:這關乎你的職業未來、你的競爭力,以及整個行銷專業的演進。
2.1 從「許願者」到「自造者」:行銷人的新使命
- 舊世界:
行銷人發現一個需求,填單給工程部門,然後進入漫長的排隊等待。你的絕妙點子卡在 Jira 工單裡動彈不得。 - 新世界:
Vibe Marketer 自己動手。
過去需要兩週開發時間的活動,現在行銷團隊自己花兩小時就能搞定。我們不再請求工具,我們親手打造工具。 - 真實案例:
一位行銷人僅用 24 小時,就獨立打造了一個母親節賀卡生成器活動,讓用戶上傳媽媽的照片,AI 會將其轉為手繪風格並配上詩。整個過程沒有任何開發團隊介入,最終有超過 2000 位媽媽收到了這份特別的禮物。
2.2 「半人馬行銷人」的崛起
Vibe Marketing 並非要消除人類的創造力,而是要放大它。
當 AI 負責處理 80% 的繁瑣執行工作(數據分析、內容生成、A/B 測試),人類行銷專家就能專注於那 20% 最具價值的任務:建立品牌靈魂、打造情感連結、做出策略決策。
這催生了一個新物種:半人馬行銷人 (The Centaur Marketer)。
我們擁有人類的情感智慧和AI的執行能力,能夠以一擋十。一個具備 AI 素養的通才 能夠完成過去需要一個小型代理機構才能辦到的事。
2.3 更精準、更個人化,而非更冰冷
許多人擔心 AI 會讓行銷變得冰冷和機械化。但實戰經驗恰恰相反。
Vibe Marketing 的核心是從傳統的「人口統計學分類」轉向圍繞「情感部落」進行組織。
當 AI 幫我們處理了重複性工作後,我們反而有更多時間去思考用戶旅程、品牌語氣和情感連結。
這種大規模實現人性化溝通的能力,正是 Vibe Marketing 的核心優勢。
第三章:軍火庫 —— Vibe Marketer 的 AI 工具精選
這一章是計畫的實戰核心。這裏整理了一份工具清單,這是「Vibe Marketing 工具箱」,涵蓋了從點子到自動化行銷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工具可能會expire, 請關注概念,而非工具)
3.1 Vibe Coding 工具 (建造層)
這是基礎建設,用來打造行銷活動所需的數位資產。
- 核心引擎 (AI 程式碼產生器):
- Claude (Anthropic): 資料分析和客製化計算機的首選,特別擅長處理 CSV 檔案。
- ChatGPT Code Interpreter: 適合快速的數據視覺化。
- Cursor: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學習技術,這是一個很好的橋樑工具。
- Replit, Lovable, Bolt: 這些是 Vibe Coding 的代表性工具,能快速將提示詞轉化為可運行的應用程式或登陸頁面。
- 品管團隊 (AI 除錯與審查):
- CodeRabbit: 你的 AI 品管,自動檢查程式碼,抓出 AI 可能產生的錯誤和安全漏洞,特別是那些 vibe coding 過程中引入的缺陷。
3.2 AI 代理人與工作流工具 (執行層)
這是我們的大腦中樞,用來自動化和規模化行銷任務。
- 核心 AI 模型 (The Brains):
- Claude 4 (Opus/Sonnet):
以其強大的程式碼生成能力、長任務執行穩定性和「代理人」般的自主性著稱。 - GPT-5:
在程式碼生成、特別是前端 UI 設計方面表現卓越,並深度整合進 GitHub Copilot。 - Grok-4:
具備獨特的即時數據整合能力,適合需要最新資訊的行銷應用。
- Claude 4 (Opus/Sonnet):
- 工作流自動化 (Workflow Automation):
- n8n, Gumloop, Flow:
這些工具是 Vibe Marketing 的核心,它們能將不同的 AI 工具和服務串連起來,打造自動化的行銷流程。
- n8n, Gumloop, Flow:
表格:Vibe Marketer 的整合軍火庫
階段 | 工具類別 | 推薦工具 | 白話文:這對你有什麼用? |
策略與規劃 | AI PRD 產生器 | ChatPRD, Notion AI | 把你的行銷簡報,一鍵轉成開發計畫,再也不用自己寫規格書。 |
資產建造 | AI 程式碼編輯器 | Cursor, Replit | 你的主要作戰平台。Cursor 讓你像指揮一個開發團隊一樣指揮 AI。 |
核心大腦 | AI 模型 | Claude 4, GPT-5, Grok-4 | 你的開發團隊成員,各有專長。學會根據任務指派對的人。 |
品質保證 | AI 程式碼審查員 | CodeRabbit | 你的 AI 品管團隊。在網站上線前,攔截 AI 產生的錯誤,確保穩定性。 |
自動化執行 | 工作流自動化 | n8n, Gumloop | 你的自動化指揮中心,把各種 AI 工具串起來,讓它們 24 小時為你工作。 |
一鍵發布 | 部署平台 | Vercel, Netlify, GCP | 「一鍵發射」的魔法。讓你專心創作,不用管複雜的伺服器設定。 |
第四章:60 天實戰計畫:從 Coder 到 Marketer
這是這份報告的行動核心。
60 天的學習旅程,圍繞一個清晰的 Vibe Coding 實戰框架 來展開,並將其應用於四個為期兩週的衝刺專案中。
Vibe Marketing 實戰心法:行動指南
- 定義 Vibe (Define the Vibe):
在開始前,明確品牌想要創造的感覺。是活力?沉穩?還是大膽?將這種感覺轉化為清晰的語氣和情感方向。 - 有目的地提示 (Prompt with Purpose):
精心設計每個提示詞,融入品牌聲音、行銷目標和真實的受眾數據。 - 創意驗證 (Validate Creatively):
AI 生成的內容是草稿,不是成品。創意團隊必須審查、塑造和潤飾每一件作品,確保它符合品牌標準且富有人性。 - 測試與適應 (Test and Adapt):
內容上線後,密切關注效果。追蹤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並快速調整。
4.1 第 1-2 週:打好地基,打造你的第一個行銷資產
- 目標:
應用實戰心法,打造並上線一個靜態網站。 - 里程碑 1:
成功將一個個人品牌登陸頁面從 GitHub 部署到公開的 Vercel 網址上。 - 專案 1:個人品牌登陸頁面
- 定義 Vibe:
「建立一個單頁響應式網站,展示我的行銷專業、成功案例和聯絡方式,整體風格要體現出 [你的關鍵詞,如:數據驅動的創造力]。」 - 選擇工具:
使用 ChatGPT 生成程式碼,VS Code 進行編輯,GitHub 進行版本控制,Vercel 進行部署。 - 有目的地提示:
先提示「生成英雄區塊的 HTML 和 CSS」,再提示「生成專案展示區塊」,以此類推。 - 創意驗證 & 測試:
將生成的程式碼片段組合起來,並透過 Vercel 部署上線。在手機上打開網站,如果排版跑掉,
截圖並提示 AI:「在手機上看起來是這樣 [截圖],請修復 CSS 讓它對齊。」
- 定義 Vibe:
4.2 第 3-4 週:打造你的第一個洞察引擎
- 目標:
從靜態頁面,進化到能分析數據、產生洞察的互動工具,實現市場洞察的「平台化」。 - 里程碑 2:
成功打造一個PPC 季節性分析工具,能上傳 CSV 數據並生成視覺化報告。 - 專案 2:PPC 季節性分析工具
- 理解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取代手動分析,自動從 PPC 數據中發現季節性趨勢。 - 創建超級提示詞:
使用 Claude,因為它擅長處理數據分析和 CSV。提示:「我要建立一個工具,可以上傳 Google Ads 的每週 PPC 數據 CSV。你需要對數據進行季節性分解,並以圖表顯示趨勢、季節性和殘差。使用 Prophet 進行預測並顯示信賴區間。」 - 簡化與優化:
AI 的初步結果可能太專業。下一步提示:「為非統計學家增加一個『簡易模式』切換。在簡易模式下,用白話文解釋圖表,並提供一個『下一步行動』的檢查清單。」 - 部署與測試:
將工具部署到 Vercel,並用小數據集進行測試。
- 理解問題:
4.3 第 5-6 週:連接世界,打造自動化工作流
- 目標:
讓你的洞察引擎「活起來」,串接外部 API 並建立第一個自動化行銷流程。 - 必練技能:
API 金鑰安全。絕對不要把 API 金鑰直接寫在程式碼裡。我們會用環境變數來安全地保管金鑰。 - 里程碑 3:
成功建立一個自動化流程:當 PPC 分析工具識別出一個即將到來的高峰季節時,自動在 Slack 中發出提醒,並使用 AI 草擬相關的廣告文案。 - 專案 3:自動化季節性行銷警報
- 定義問題:
「當 PPC 分析工具的預測顯示未來四周內將出現流量高峰時,觸發一個自動化流程。」 - 探索進階工作流:
使用 n8n 或 Gumloop。 - 提示範例 (for n8n):
「建立一個 n8n 工作流。觸發器是 Webhook(由我們的 PPC 工具在滿足條件時調用)。
第一步,向 Slack 的 #marketing 頻道發送一條消息:『警告:[季節性主題] 的 PPC 高峰期即將到來!』。
第二步,將主題傳給 Claude 4,生成三份針對此主題的廣告標題。
第三步,將這些標題作為草稿保存到 Google Sheets。」
- 定義問題:
4.4 第 7-8 週:打磨拋光,成為 Vibe Marketer
- 目標:
將你的洞察引擎部署到自訂網域,並建立一個完整的、由 AI 驅動的行銷循環。 - 里程碑 4:
你的 PPC 分析工具在自訂網域上線,並成功透過自動化流程觸發了第一個(測試)行銷警報。 - 專案 4:部署完整的 Vibe Marketing 引擎
- 上線:
去買一個網域名稱,並把它指向你在 Vercel/Replit 上的應用程式。 - 內容行銷自動化:
建立另一個 n8n 工作流,實現內容行銷自動化。 - 提示範例 (for n8n):
「建立一個每日執行的 n8n 工作流。
第一步,使用 Grok-4 搜尋 [你的行業] 的最新趨勢。
第二步,將趨勢摘要傳給 GPT-5,生成一篇 300 字的 LinkedIn 短文,短文的語氣要 [有趣且權威],並附上你的 PPC 分析工具作為案例研究的連結。
第三步,自動發布到我的 LinkedIn 帳號。」 - 3. 文件化與再利用:
為你的 PPC 分析工具和自動化工作流建立一個簡單的 README 文件,並將你最成功的提示詞保存為模板。
- 上線:
第五章:國外的行銷者怎麼做?
這裏整理了世界各地的行銷人是怎麼看待 Vibe Coding 和 Vibe Marketing 的。
看看別人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冤枉路。
5.1 來自 PPC 戰壕的實戰指南
- 核心觀點:
一位 PPC 專家分享了他如何使用 Vibe Coding 打造季節性分析工具的經驗。
他強調,Vibe Coding 的精髓在於解決真實問題,而無需等待工程資源。
它將 PPC 腳本的理念提升到了一個新層次,移除了 JavaScript 的知識門檻和平台限制。 - 關鍵戰術:
- 使用行銷語言,而非技術術語:
對 AI 說「顯示季節性趨勢」,而不是「創建時間序列分析」。 - 要求解釋:
「你為什麼選擇這種視覺化方式?」 - 專注於業務成果:
不要糾結於程式碼的優雅,而是關注工具是否能解決業務問題。
- 使用行銷語言,而非技術術語:
5.2 美國的教訓:快,但要小心技術債
- 核心觀點:
賦權與風險並存。在美國,很多像我們一樣的非技術背景創辦人,正用 AI 以驚人的速度打造產品原型、驗證市場。 - 血淚故事:
但這種速度是有代價的:很多 App 在真實世界一用就崩潰、有嚴重的安全漏洞,或是欠下巨額的「技術債」。 - 結論: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混合開發模式」:先用 AI 快速驗證想法,一旦驗證成功,就趕快找專業工程師來重構成一個能規模化的產品。
5.3 日本的經驗:結構化培訓是王道
- 核心觀點:
把 AI 開發當成一門正式的專業技能來學。像 DMM 這樣的日本公司,已經在開辦專為行銷人設計的「生成式 AI 訓練營」。 - 課程重點:
這些課程不只教你寫程式,更教你針對行銷任務的「提示工程」,像是市場分析、人物誌設計、SEO 內容策略。
5.4 韓國的視角:專注於自動化與效率
- 核心觀點:
非常務實,專注於用 AI 解決具體的商業問題,追求立即的投資回報。韓國的案例大多是關於客戶開發、客服自動化和超個人化推薦。 - 可量化的成果:
他們用數據說話。有公司用 AI 生成的廣告文案,讓每個潛在客戶的獲取成本降低了 31%。
第六章:掌握 Vibe 的藝術:半人馬行銷人的心法總結
當你走完這 60 天的旅程後,這些高層次的策略心法,將幫助你走得更遠、更穩。
6.1 指揮你的 AI 開發者:進階心法
- 像管理專案一樣管理 AI:
不要給出模糊的指令。使用檢查清單、設定明確的範圍,並在每一步都進行審核。你是在管理一個專案,而不是在許願。 - 成為 AI 的總編輯:
永遠不要盲目接受 AI 的所有修改。學會閱讀程式碼的變更日誌,質疑不合理的刪除,並使用「恢復檢查點」功能來撤銷錯誤。你是品質的最終守門人。 - 建立你的記憶庫 (.mdc 檔案):
為了避免重複糾正 AI 的錯誤,可以建立一個.mdc
(Memory Data Configuration) 檔案,把你的偏好、規則和專案背景寫進去。這能幫助 AI 記住你的要求,減少溝通成本。
6.2 Vibe Marketing 的 80/20 法則
記住,不是每個品牌接觸點都需要充滿強烈的情感。
80% 的顧客情感連結,來自於 20% 的關鍵接觸點。
你的任務,就是找出這 20% 的「情感熱點」,並集中火力用 Vibe Marketing 的方式去優化它們。
6.3 你的新身分:Vibe Marketer
走完這趟旅程,你已經不再只是一位行銷人。你是一位創造者、一位自造者,一位有能力將想法化為現實的策略家。
未來的行銷,將會越來越像高頻交易:由人類設定策略和「Vibe」,然後讓無數的 AI 代理人 24/7 不間斷地在市場上執行、測試、優化。
|你已經掌握了進入這個新世界的門票,準備好引領下一波行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