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ting Tao 陶韻智

一個IDEA 台幣50元

Token = Intelligence = $

二月開始用 AI 的時候,我馬上就注意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GPT 的「Token 計價」其實就是把「智慧」量化了— 你用的每一個 token,都能換來思考的力量。

上一波工業革命取代勞力,這一波AI革命提升智力,取代知識工作者現在的工作。
同樣是付錢,花錢買token,可以得到更多的intelligence,換來更多的產出。


可是….一個Token到底完成了什麼?怎麼算?

寫了這麼多的上線服務後,我現在Vibe Coding已經有點上手了。我來算算看到底做一個應用會花多少錢買AI工程師?

在做一個上線專案的時候,除了免費的aistudio外,困難的問題我用的就是cursor來幫我。

我的Cursor年費方案換算下來,一個月大約是 16 美金。在這個方案裡,根據Cursor資料,大概可以送出500次GPT 5的Request:

Cursor 的方案能每個月有約 500 次 GPT 5 Request。

如果用Auto,很多任務其實做不完,要花一些時間指導他;真正讓 AI 展現「智慧」的,就是這種最前沿的模型,另一個好用的是Claude 4 -sonnet。

以我的感受來說,16 美金/月 = 500次 GPT 5的呼叫使用,大概能換到:

加上


一個IDEA 台幣50元~

也就是,根據我的經驗,16 美金 ,可換到 10 個想法上線,每個想法 AI coding的直接成本大約50元台幣。

驚人吧!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