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Sting Tao 陶韻智

【晚春進場策略】創新產品,什麼時間點最適合出手?

昨天上課時,有同學問 Jamie 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創業成功與否,怎麼確認現在時機是對的?」

創業,做太早,市場不成熟;做太晚,前面已經塞滿競爭者。那到底怎樣才是「對的時間」?

Jamie 回答得很好,這裡內容不展開。

但過程中,他提到一個我以前沒聽過的概念:「晚春」(Late Spring)。

聽完,我覺得很值得整理成一篇,分享這個有趣的「時機思維模型」。


四季模型:從冬天到秋天的創業生命週期

想像創新產品的發展,就像一年四季的變化:


所謂「晚春」,是什麼時候?

「晚春」大概是指:

Early adopters 已經大多採用,市場開始要過渡到 early majority(主流早期使用者)之前夕的時間點。

這時有幾個特徵:

也就是說,這是 風還沒起大浪之前,但有點風了的時候。


晚春,就是 Apple 的時間點

Apple 從來不是第一個進場的公司。

他們總是在某個新科技已經初步成形,但還不夠「好用」的時候出手。

Apple 擁有品牌、資源、通路與設計力。他們等市場快成熟但還沒爆發時出手,整合體驗、建立品類定義,再一舉主導市場。


新創能學 Apple 嗎?

基本上不可以。

Apple 可以晚春才進場,因為他們有耐心、有現金、有系統。

但新創不行,沒得選。只能從寒冬或早春開始做起。

在那個「什麼都不確定」的階段,靠的就是創辦人的信念、執行力、技術突破與市場敏感度。

也因為這樣,新創過程才那麼精彩、讓人著迷。


小結

創業的時機,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週期。

了解這個節奏,能讓我們更冷靜地判斷眼前的機會:
現在是春天?還是冬末?或者,其實夏天已經到了?

Exit mobile version